那个曾在警察父亲葬礼上哭泣的小男孩,也牺牲了。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视觉志 Author 霹雳蓝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来源:视觉志(ID:iiidaily)
作者 | 霹雳蓝
当你在互联网上清晰地看到一位缉毒警察的照片时,意味着什么?
他已经牺牲了。
9月,正是秋高气爽,金风飒飒的日子。
只是,日历提醒我,27年前的9月,是云南缉毒警察“张从顺”牺牲的日子。
1994年9月,一次特大跨国毒贩抓捕行动中,张从顺和毒贩殊死搏斗遭暴力反抗,最后毒贩蓄意引爆手榴弹,为保护战友张从顺壮烈牺牲。
当年,他最小的儿子“张子权”只有10岁,刚懂得离别的含义。
纪录片里,泣不成声的张子权,用小手抹掉满脸的泪水,哽咽道:
“我一看见爹爹的照片,我就想哭。”
还带着稚气的声音,听得人心里一紧,鼻头发酸。
镜头一转,来到了26年后。
2020年4月,再次采访张从顺烈士的家人。
画面里,张子权已经不能露脸了。
义无反顾,长大后,他也成为了一名缉毒警察。
只是未曾想,命运的莫测全押在这一家身上了。
距离那次采访仅仅过了8个月,再次回看纪录片,10岁的张子权哭泣的画面上方,赫然“陈列”着一条弹幕:
“张子权也牺牲了,满门忠烈。”
2020年12月15日,距离父亲牺牲26年后,张子权也牺牲了,年仅36岁。
那张隐没在黑暗中的脸,最终以清晰的黑白照片的方式和父亲的照片一起,并列出现在公众面前。
01
很多年前,我看过另外一部关于卧底缉毒警察的纪录片,镜头里被重码加变声的警察说:
“和毒贩打交道,就是和亡命之徒打交道,是最最危险的职业,这些人经手的毒品基本以公斤甚至是吨来计算的,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是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人,所以一旦和警察交手,都是抱着鱼死网破的极端心理。”
几乎是警察叫不许动的同时,他们已经举起了枪。
作为中国毒品犯罪重灾区“云南”,这里的毒贩更加癫狂。
据说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
运1公斤左右毒品,配一颗手榴弹;运3公斤毒品,配两颗手雷;
如果毒品超过5公斤,就配一把勃朗宁手枪、苏制手雷甚至小钢炮。
云南边境缉毒警察,当场牺牲的不计其数。
幸存下来的,受伤率百分百,遍体弹孔,满身刀伤。
02
1994年9月1日,张子权的父亲张从顺,就死在手榴弹下。
抓捕现场,毒贩拉开手榴弹的同时,张从顺和战友王世洲正好扑过去,“嘭”地一声,瞬间两人就成了血人。
“王世洲胸口直接炸成蜂窝煤了。”
“张从顺整个小腿肚都被手榴弹炸没了…”
抓捕结束后,作为所长的张从顺,认为自己的伤不重,坚持要把重伤的战友先送走。
只剩张从顺了。
此时他已经处于失血过多的状态,没走几公里,头就靠着战友的膝盖沉了下来,再也没能抬起来。
20多年了,那群中弹流血都没哭过的铁骨铮铮的汉子,谈起战友的牺牲,眼泪还是扑簌簌地往下掉。
张从顺走了。
把妻子和三个儿子,留在原地。
失去至亲的痛,就像一道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。
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,几个小时前还在和他们有说有笑一起包饺子的人,看都不会再看他们一眼。
纪录片里,张从顺的长子张子成,用头发遮住自己的眼睛,极力克制颤抖的声音,呢喃着:“他跑遍了这里所有的地方,就好像每个角落都会有他的影子。”
年仅13岁的次子张子兵,攥紧了拳头,咬紧牙关,强忍泪水。
10岁的老幺张子权发抖着抽噎,哭到恍惚。
03
最痛苦的人最清醒。
作为张从顺的妻子,彭太珍要同时面对失去丈夫的痛苦和三个孩子失去父亲的崩溃。
但她始终表现得非常克制,纪录片里极少出现她流泪的时刻。
张子权说,母亲是一个把好多东西都藏在心里的人。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母亲,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伟大的定义。
彭太珍和三个儿子
丈夫因禁毒事业牺牲,普通人担心家人安危,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重走老路,情有可原。
但是,在这个家庭,父亲的牺牲反而坚定了三子从警的决心。
纪录片里,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,选择成为警察是第一志愿,也是心甘情愿。
长子张子成,成为镇康县公安局凤尾派出所教导员;
次子张子兵,成为临沧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;
三子张子权,像父亲一样,站在了禁毒一线。
面对三个儿子的选择,彭太珍坦然表示:
喜欢这份工作就做吧,如果还要做这份工作的话,我们一定要给他做好。
这是一个伟大的妻子,伟大的母亲。
但是,没有母亲不担心孩子的。她当然知道这份工作的危险性。
三个儿子也非常了解母亲:“就算危险了她也不会说出来,不可能说因为危险就不去做这件事情啊。再危险也就不是牺牲吗?对不对?”
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,命运如此残忍。
“好人有好报”的愿望落空,养了26年的伤口,再次撕裂开来。
04
也许,就在父亲牺牲的那个晚上,10岁的张子权直接跳过了不谙世事,认定了奉献一生的目标。
2007年,他毕业后投入工作,一开始并没有在禁毒一线,而是历经了多岗位的磨练。
4年后,张子权觉得自己足够成熟了,不会给父亲丢人,才主动申请调入缉毒一线。
很快,他就成长为禁毒支队的办案能手。
为成功侦办生产制造K粉原料的团伙案件,张子权冒着生命危险,在境外原始森林里蹲守跟踪20余天,终于找到制毒窝点;
执行抓捕行动时,明知对方是武装贩毒,张子权仍主动请战。在堵住目标车辆后,第一个冲上去亮明身份,强行打开车门,和同事控制了5名毒贩,缴获毒品40多公斤;
“当时很紧急,对方迟迟不开车门。我们后来还在车后备厢发现了一把枪。”张子权的同事回忆道。
冲在禁毒一线9年,张子权先后参与侦办重特大贩毒案件158起,缴获毒品27.7吨。
“每一次任务,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他,每个专案组都想让他参与,他办的案子质量非常高,从来没有被投诉过。”
张子权总说的一句话是:“我年轻,能承担就多承担一点!”
但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,再年轻的身体也扛不住无尽的消耗。
2020年,疫情突如其来。出差在外的张子权得知单位要组建抗疫禁毒先锋队,第一时间请缨,奔赴抗疫最前线,到输入任务最重、条件最艰苦的防疫卡点。
在一起重大涉疫跨国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后,张子权申请加入专案组,与战友辗转多地,在30多度的高温下身着防护服、尿不湿连续奋战17天,最终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。
就在这期间,有同事发现张子权状态不对,劝他休息,他摆摆手拒绝,又迅速投入工作,不久就倒下了......
12月15日19时,张子权同志经抢救无效、因公牺牲,36岁就划下了生命的句点。
比他当年牺牲的父亲,还要年轻9岁。
05
父亲牺牲后,张子权曾说,母亲过得太苦了,以后要好好陪着她。
但是面对“你父亲都牺牲了,要不别干禁毒这一行了”的提醒。
他又平静地说:“如果怕死,就不会干禁毒了。”
一位缉毒警察许下陪伴的承诺,但在心底里却早已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。
而27年前,那个在父亲的葬礼上,攥紧了拳头强忍泪水的哥哥张子兵;
27年后,紧紧抱着弟弟的骨灰盒,不发一言。
张子权追悼会的最后,那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在搀扶下,一眼一眼地向儿子的照片回望。
她的眼里没有泪水,但无人能想象她的痛。
截图来源新华社视频
更加残忍的是,一如27年前的那个夜晚。
这一次,失去丈夫和父亲的痛,将由张子权的妻子和女儿来承受。
他的女儿,只有5岁。
抗下了所有已知伤痛的妻子,只能一遍遍地告诉女儿,爸爸去出差了。
可怜的小女孩只能一遍遍地给爸爸发微信:
“爸爸,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陪陪我?我想你了。”
截图来源中国长安网视频
06
中国几乎每天都有一名缉毒警察牺牲。
这是和平年代公认最危险的警种之一。
据统计,中国缉毒警察平均年龄停在41岁。
什么概念?1800年人类平均寿命是37岁。
也就说,今天,当一群人选择吸毒贩毒时;
另外一群人就已经接受了自己会比家人、普通人少活30多年的结局。
截图来源新华社视频
在这个壮烈的群像中,
我们不要忘记有这样一个家庭:
两代四警,一对父子,
相隔26年,倒在同一个岗位。
无论过了多久,
只要有人记得他们的牺牲,
就有人记得贩毒吸毒的恶,
中国的禁毒事业就有希望。
参考资料:
纪录片:《英雄三子》
中国长安网:《这17分钟看完,你还能接受吸毒明星复出吗》
新华社视频: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,一家三代,四位警察…》
来源:视觉志(ID:iiidaily),用文字记录生活,用照片描绘人生,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,陪你走过春夏秋冬,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。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